我們傳統的治療只是控制病情發展,消除發病原因,防止復發。支氣管炎治療?日常生活中,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往往不能堅持治療,使治療效果半途而廢,甚至使致病菌產生耐藥,再加上導致慢支發生的內因和外因是同時存在的,有時難避免,這些都造成了治療上的困難。針對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病情和反復發作的特點,應采取防治的措施。在急性發作期和慢性遷延期應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鎮咳為主。伴發喘息時,加以解痙平喘治療。在臨床緩解期應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復發為主。應當宣傳教育患者自覺戒煙,避免及減少各種誘發因素。支氣管炎是一種臨床上多發的呼吸道疾病,雖然不是十分嚴重的疾病,但是臨床上目前還沒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最為有效的藥物,并且慢性支氣管炎在治療的過程中反反復復發作,所以很多人就會擔心支氣管炎到底能不能治愈?
1、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獨特的治療方式能恢復慢性支氣管炎損害了的氣道病變。治療的目的主要是針對癥狀減輕預防其惡化。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支氣管上皮的纖毛發生粘連、倒伏、脫失,上皮空泡變性、壞死,病程較久病情較重者,粘膜下層平滑肌束可斷裂、萎縮,也就是說,肺組織發生了器質性變化,因此,要完全恢復到健康狀態是不可能的。
只有這樣,才能控制病情的惡化,使患者的病情緩解,達到基本治愈。臨床上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三部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慢性支氣管炎治療的難度,但只要醫、患二者密切配合,還是有希望達到理想療效的。什么叫肺心病?肺心病是肥源性心臟病的簡稱,從病名可以看出,它是由于肺組織病變而引起的心臟病變,主要是由于支氣管——肺組織活肺動脈及其分支的原發病引起的肺動脈高壓所致的心臟病。肺心病根據起病的緩急和病程長短,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臨場上的慢性肺原性心臟病多見。它是由于肺、胸廓和肺動脈的慢性病變所致的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右心負荷加重,進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最后發展為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的心臟病。引起肺心病的疾病很多,多由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氣腫引起。其次為支氣管哮喘、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塵肺、胸廓及脊柱畸形、慢性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胸膜增厚、多發性肺小動脈栓塞等慢性肺胸疾病患。目前認為低氧血癥是引起肺動脈高壓的重要病因,酸血癥進一步促進肺動脈高壓的升高。
本病發病緩慢,臨床上除原有肺、胸疾患的各種癥狀和體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現肺、心功能不全以及其它器官損害的征象。在臨床上它分為肺、心功能代償期和肺、心功能失代償期兩個階段。肺、心功能代償期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現。慢性咳嗽、咳痰、氣喘,活動后可感心悸、氣促明顯、乏力明顯、乏力和勞動時耐力下降。體檢可有明顯氣腫癥,聽診多有呼吸音減弱,感染時可聽到干、濕啰音,伴可見下肢輕微水腫,下午明顯,次晨消失。肺、心功能失代償期主要有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臨床表現,有的以呼吸衰竭為主,也有以心力衰竭為主,或兩者并重。本病易反復發作,使病情日益加重,急性加重期會出現嚴重并發癥,預后較差,病死率高。但肺心病病程中多數環節是可逆的,通過適當監護呼救治療,對病情轉歸有重要意義,對恢復生活能力、延長生命是有益的。
2、急性支氣管炎的治療
常常碰到一些家長帶小孩就診,若診斷為小兒支氣管炎時,就會感到松了一口氣,也不治療,僅自購止咳藥給小兒服用,這是錯誤的。眾所周知,小兒較成人機體免疫力弱,而且小兒鼻、咽喉、氣管及支氣管的管腔相對狹窄,軟骨柔軟,缺乏彈力組織,黏膜柔弱纖細且富有血管,黏液腺分泌不足而較干燥,纖毛運動差,不能很好地清除微生物,故容易發生感染,也易發生呼吸道狹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麻疹、百日咳、傷寒等,若不及時徹底治愈,極易引起小兒支氣管炎。若小兒支氣管炎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就容易引起下列疾患:
(1)。支氣管肺炎:患兒可出現高熱、缺氧、呼吸困難、急性呼吸衰竭,甚至出現肺不張、肺氣腫、膿胸、膿氣胸、肺膿腫、心包炎、敗血癥等并發癥,可危及生命。
(2)支氣管擴張:當小兒支氣管炎治療不當時,可轉變為慢性支氣管化膿性炎癥,破壞支氣管壁使支氣管壁變形擴張,管壁組織被破壞,使支氣管喪失原有的自然防御能力,也降低了咳嗽效率和排痰功能,為進一步感染提供了條件。時間久了,惡性循環進一步擴大,病情加重,難以治愈。患兒可出現長時間的間斷性發熱,咯大量膿痰或咯血。進一步發展會導致肺源性心臟病。
(3)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如果小兒支氣管炎不能徹底治愈,反復發作,就會轉變成慢性支氣管炎,再進一步就會發展成肺氣腫、肺心病。患兒可反復發病,長期間斷咳嗽、咯痰、喘息,出現勞力性氣短、心慌、紫紺、水腫,久治不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