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幾種發熱:
不規則熱指發熱無一定的規律,持續時間也不一定。可見于多種肺部疾病,心胸膜炎。
廣義不明原因發熱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發熱者。但在臨床上還采用發熱的狹義概念, 即不明原因發熱。發熱持續3周以上,體溫在38.5℃以上,經詳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和常規實驗室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者。
癌性發熱是指癌癥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出現的直接與癌癥有關的非感染性發熱和患者在腫瘤發展過程中因治療而引起的發熱。
寇熱(Q fever)是由貝納柯克斯體(coxiella burnetii)引起全身性感染的一種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又稱柯克斯體病。牛、羊、狗、馬、騾和豬等家畜為主要傳染源。臨床特征為發熱、頭痛、全身肌肉疼痛;但無皮疹,有時伴間質性肺炎,少數患者出現慢性肝炎或致命性的心內膜炎。
感染性發熱:各種傳染病如細菌、病毒、真菌、螺旋體、瘧原蟲等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的情形。
中樞性發熱是指因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體溫調節中樞異常所產生的發熱。
按照發熱的高低,可區分為下列幾種臨床分度:低熱 37.4℃~38℃ 中等度熱 38.1℃~39℃ 高熱 39.1℃~41℃ 超高熱 41℃以上,持續4周以上,為持續性發熱。
弛張熱又稱敗血癥熱型。是指體溫持續在39度以上,波動幅度大,24小時內體溫波動范圍超過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見于敗血癥,風濕熱,重癥肺結核及化膿性炎癥等。持續性弛張熱可見于惡性肉芽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