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萎縮的出現,讓許多人感到恐懼,許多人認為腦萎縮是不可臨床治愈的。在此專家表示,早期發現疾病成為治療的關鍵,明確選擇科學的方法,從而進行早期干預,對于腦萎縮治療是可以有望治好的。現在仍有很多人對腦萎縮疾病不是太清楚的,下面就請專家為大家講解一下腦萎縮疾病。
腦萎縮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腦組織本身發生器質性病變而產生萎縮的一類神經精神性疾病。腦萎縮包括小兒腦萎縮、成人腦萎縮,一般癥狀表現如下:
一、記憶障礙:近事記憶缺損發生較早,如經常失落物品,遺忘已應諾的事等。隨著病情發展,漸至記憶力完全喪失是腦萎縮的癥狀之一。
二、智能減退、癡呆:表現為理解、判斷、計算能力等智力活動全面下降,不能適應社會生活,難以勝任工作及家務;漸至不能正確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齡、進食不知饑飽,出門后不識歸途,收集廢紙雜物視為珍寶。病致后期,終日臥床,生活不能自理,不別親疏,大小便失禁,發言含糊,口齒不清,雜言無章,終至完全癡呆。
三、性格行為的改變:性格改變常為本病的早期癥狀,病人變得落落寡合,不喜與人交往,或表現為沒有理想、欲望、對子女親人缺乏感情;生活習慣刻板怪異,性格急躁,言語增多,或啰嗦重復;或多疑自私,對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特別關注,常因一些微小的不適而糾纏不清。所有的患者的高級情感活動,羞恥感、責任感、光榮感和道德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亦可出現睡眠節律的改變也是腦萎縮的癥狀。
四、全身癥狀:病變早期,病人常出現頭暈頭痛,失眠多夢,腰膝酸軟,手足發麻,耳鳴耳聾;漸至反應遲鈍,動作遲緩,喃喃自語,答非所問。在軀體方面,常表現為老態龍鐘,發白齒落,皮膚干燥,色素增生,甚或可見偏癱、癲癇,或共濟失調,震顫等,神經系統癥狀可能存在,也可能缺失等均是腦萎縮的癥狀。
除了嚴重的癥狀表現外,其發病形式也同樣令人堪憂。權威機構調查研究顯示,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1500萬人死于腦萎縮方面的疾病,占總死亡率的50%以上。在我國,這個數字同樣令人震驚。

















